国内洗衣业的发源和历史
在原始社会,人们用野草、树叶遮羞,用野兽的兽皮裹身取暖,这时的“服装”不用清洗。我国到了奴隶社会后期,约6千年前先后发明了麻布与丝绸,又从印度引进棉花制成棉布,并用朱砂进行染色。随着服装的普遍使用,洗衣也随之产生,但这时还没发现民间有专门的洗衣服务场所。
进入封建社会后服装也开始体现了阶级性,各价层服装的款式和材料都有严格的区别。色彩鲜艳、轻盈漂逸的丝绸服装常常是皇宫贵族、富人的专用品,而穷人只能穿麻、棉的服装。为了给统治者服务,皇宫里有专为皇家服务的御用洗衣房,民间开始出现有为皇亲国戚、官僚、富人服务的手工洗衣房。据《西湖老人繁胜录》记载在南宋前就有民间的手工洗衣房。
最后一个封建王朝-清朝消亡后,我国又深受外国列强的侵略、压迫和剥削,外国列强的入侵打破了闭关自守、固步自封的局面,开始了解世界、接触先进的工业机械技术。
新中国成立后,我国的洗衣业还比较落后,就连首都北京都没有一家象样的洗衣店,驻华大使馆的外国人衣物脏了还要拿回本国去洗。直到50年代后期状况才有所改善,全国大、中城市逐步有了一定数量的洗衣店,但这些洗衣店都是国营、集体企业,设备靠进口,洗衣价格高,一般老百姓根本消费不了。
我国洗衣业的大发展是在改革开放后,人们在结束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后,渴往稳定、追求美好生活,很快掀起西装热、皮衣热。这些服装都需要专业洗涤,一些企业就瞄准商机,引进、吸收、消化进口洗涤机械,生产出适合洗衣店的国产洗涤机械,上海玛丽阿姨洗衣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。国产的洗涤机械价格只有进口的20~30%,质量逐步接近进口,使有识之士个人也能投资洗衣店。民营经济的加入,打破了洗衣业一直由国营、集体企业一统天下的局面,焕发出勃勃生机。